山东品牌博物馆
山西品牌博物馆
浙江品牌博物馆
江苏品牌博物馆
河南品牌博物馆
河北品牌博物馆
湖南品牌博物馆
广西品牌博物馆
湖北品牌博物馆
广东品牌博物馆
福建品牌博物馆
安徽品牌博物馆
上海品牌博物馆
北京品牌博物馆
天津品牌博物馆
陕西品牌博物馆
甘肃品牌博物馆
重庆品牌博物馆
宁夏品牌博物馆
新疆品牌博物馆
黑龙江品牌博物馆
内蒙古品牌博物馆
江西品牌博物馆
香港品牌博物馆
海南品牌博物馆
青海品牌博物馆
澳门品牌博物馆
贵州品牌博物馆
台湾品牌博物馆
西藏品牌博物馆
云南品牌博物馆
四川品牌博物馆
吉林品牌博物馆
辽宁品牌博物馆
首页标题    品牌故事    中华香烟品牌故事
201802071548302556

中华香烟品牌故事

中华牌香烟自1951年诞生至今已走过了65年的发展历程,六十多年来,“中华”烟以其独特的品味和魅力征服了消费者,赢得了中国第一品牌——国烟的美誉。

在解放前,中国卷烟市场份额大部分被颐中(英美)占领,高级卷烟就是“白锡包”。新中国诞生后,生产自己最好的卷烟品牌这件事被提到议事日程。

解放后,上海市军管会接收了国民政府的中华烟草公司。根据上级要求,中华烟草公司承担了生产“最好卷烟品牌”的任务。

1950年国营中华烟草公司接受了“中华牌”卷烟的研制。中华烟草公司负责人和技术人员精心研究设计卷烟配方,并做了一个无牌的样烟,专程送往北京,供毛泽东等中央领导评吸。中央领导评吸后,对这个样烟评价很好。因为当时的公司名称是中华烟草公司,故这个品牌也顺乎其名,为之“中华”。

中华烟草公司在解放日报上征集商标图案,广告刊出后,很多人积极参与,最后入选的是华东美协秘书长设计的商标:商标正面是天安门城楼,深红全底加上五颗金色五角星,两旁两个大华表,下面用金水桥相连结,上部中间印有“中华牌卷烟”五个大字,背面是一个有底座的大华表,中间印有“中华牌卷烟”。

[page]

“中华”牌上市后一炮打响,从而使“白锡包”不再名列第一,而中华牌卷烟从此名居首位。

1951年,“中华牌”卷烟在中华二厂投入生产,1952年中华烟草公司并入上海烟草公司后,生产“中华牌”卷烟的任务就转给设备较先进的上烟二厂(即现在的上海卷烟厂)。

当时“中华牌”卷烟的生产可以说是一项政治任务,因此当时“中华牌”卷烟的产量虽然不大,但上烟公司和生产厂一直在不断努力改进质量。

生产“中华”烟最大的问题是原料,刚开始生产时,用的原料全是进口烟叶,后用国产烟叶替代,质量不够上乘。1954年,轻工业部食品工业管理局派出工作组到烟厂,就“中华”烟质量问题开展调研。在研究试制国产烟叶替代中,使用了许昌、山东、福建、贵州等烟叶(从一、二级烟叶中选把)。

在计划经济的年代,中央规定,上述地区的一、二级烟叶全部调拨到上海,以确保“中华”烟的生产量。同时规定,“中华” 烟配方由食品工业管理局管理,调整配方结构须得到批准。

原材料得到保证后,落后的生产设备和落后的生产工艺又成了难题。制丝车间对加工工艺参数的控制和掺和的均匀性成为了“中华”烟进一步发展的障碍。在当时的情况下,烟厂职工凭着高度的责任心和丰富的经验,确保了“中华”烟的内在质量。

如今,人人都知道中华,而且中华也成为了逢年过节的送礼佳品。快过年了,带盒中华回家吧。

本文转自中国品牌网  作者:中国品牌网Wen

免责声明

本文推荐中华香烟品牌故事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本站对作者上传的所有内容将尽可能审核来源及出处,但对内容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其真实性及合法性。如您发现图文视频内容来源标注有误或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及时予以修改或删除。